张新亚(Peter Xinya Zhang)

美国 芝加哥哥伦比亚学院(Columbia College Chicago)

音频艺术与声学系  副教授(终身)


工作经历

美国 芝加哥哥伦比亚学院 音频艺术与声学系      副教授(终身)

     声学、扩声专业负责人

     讲授:心理声学、听觉感知、声学测试、音乐声学、震动及微分方程 等。

美国 芝加哥哥伦比亚学院 中国事务部 主任(2012 至 2016)

     负责与中国的招生和交流合作。与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戏剧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艺术类高校

     创建3+2等合作项目,为中国学生提供芝加哥的学习机会,为美国学生提供奖学金项目赴中国学习。安排组织交流活动、

     教师的科研合作、教师和政府官员的互访。

国家文化发展国际战略研究院 研究员(2015 至今)

京剧传承与发展国际研究中心 研究员(2014 至今)

北京大学国际暑期学校 客座教授(2017 至今)

曾任特聘、兼职教授: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贵州大学等


研究方向

心理声学、听觉感知、建筑声学、虚拟现实、三维声场模拟、双耳听觉、声音定位、媒体艺术、录音、人声与歌唱、文化市场、中国传统表演艺术


教育背景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 物理与天文系 心理声学实验室(2000 至 2006)博士学位

中国北京大学 物理系、理学实验班(1993 至 1997)理学学士学位


出版物

Zhang, P.X., “Chapter 8: Psychoacoustics,” Handbook for Sound Engineers, 6th Edition, Routledge, Abingdon, UK.【《音响工程师手册》中《心理声学》一章,是国际音响工程专业的行业标准用书】(2023年交稿,近期出版)

王荔、张新亚、杨一帆,《媒体艺术思想史》中国文化部文化艺术研究项目(批准号:13DC19;结项证书编号:

艺规结字[2017]109) (2017年结项).

Hartmann, W.M., Rakerd, B., Crawford, Z.D., and Zhang, P.X., “Transaural experiments and a revised duplex theory for the localization of low-frequency tones,” J. Acoust. Soc. Am. 139, 968-985 (2016).

Gygi, B., Giordano, B.L., Shafiro, V., Kharkhurin, A., and Zhang, P.X., “Predicting the timing of dynamic events through sound: Bouncing balls,” J. Acoust. Soc. Am. 138, 457-466 (2015).

Zhang, P.X., “Chapter 3: Psychoacoustics,” Handbook for Sound Engineers, 5th Edition, 55-80, Focal Press, St. Louis, MO (2015).

Zhang P.X. and Hartmann W.M., “On the ability of human listeners to distinguish between front and back,” Hear. Res. 260, 30-46 (2010).

Zhang, P.X. and Hartmann, W.M., “Lateralization of Huggins pitch,” J. Acoust. Soc. Am. 124, 3873-3887 (2008).

Zhang, P.X., “Chapter 3: Psychoacoustics,” Handbook for Sound Engineers, 4th Edition, 41-63, Focal Press, St. Louis, MO (2008).

Zhang, P.X. and Hartmann, W.M., “Lateralization of sine-tones—interaural time vs phase,” J. Acoust. Soc. Am. 120, 3471-3474 (2006).


部分学术演讲及讲座

《远程教育与数字媒体协同创作新平台》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第十五届国际服务贸易论坛(2021)

《心理声学的发展及其在音乐、表演与媒体艺术中的应用》、《人声的艺术》(2012-2019)

     中央戏剧学院、北京舞蹈学院、厦门大学艺术学院、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

     新疆大学、西南大学音乐学院、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内蒙古艺术学院)、

     北京电影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中国音乐家协会、

     宁夏大学音乐学院、中国戏曲学院、同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云南大学、贵州大学、

     北京京剧院、中广电广播电影电视设计研究院

《三维声场模拟与虚拟现实》、《声音定位及双耳听觉》(2006-2018)

     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吉林艺术学院新媒体学院、

     同济大学、兰州大学物理学院、西北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上海音乐学院、四川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北京大学视觉与听觉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声学所

《中美高等教育比较及交流》、《美国本科通识教育》(2012-2019)

     北京大学通识教育委员会、中国传媒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东北师范大学、

     武汉大学、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内蒙古艺术学院)、宁夏大学、西北师范大学

《新媒体、虚拟现实及文化传播》中国电子科技大学 (2016)

《中西方表演艺术中的不同声音》北京大学国际暑期学校 (2018至今)

《中国传统表演艺术》北京大学国际暑期学校 (2017至今)

《京剧的国际市场与音响改进》、《中国民族艺术的跨文化传播》中国戏曲学院 (2016)

《京剧的国际市场和音响的改进》第四届京剧传承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5)。

《京剧在美国的市场需求》第三届京剧传承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4)。

《美国版权产业的发展》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2016)

《基于文化市场需求的文化贸易人才培养——美国视角》国家文化发展国际战略研究院 (2014)

“Salient phase density model for the lateralization of binaural pitches,” J. Acoust. Soc. Am. 122, 2968 (2007).

“Salient phase density model for localization of binaural pitches,” Boston Binaural Bash (2007).

“Lateralization of sine tones - interaural time versus interaural phase,” J. Acoust. Soc. Am. 120, 3342 (2006).

“Studying MSP localization using distorted spectral cues and virtual reality,” Boston Binaural Bash (2006).


社会活动和组织工作

美国声学会(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ASA])会员

美国声学会 芝加哥分会(ASA Chicago Chapter)主席(2010 至 2013)

美国声学会 哥伦比亚学院学生分会(ASA Columbia College Student Chapter)指导教师

     获奖:年度最佳指导教师(2018-2019)

音响工程师协会(Audio Engineering Society)会员

美国华人教授科学家学社 会长

旅美中国科学家工程师专业人士协会 理事

芝加哥华星艺术团 副团长

大芝加哥地区华侨华人联合会 理事

芝加哥总裁圆桌会议(CEO Roundtable Chicago)会员

北京市侨联第十五届委员会海外委员

四川省海外交流协会 理事

北京大学美国中西部校友会 会长(2012 至 2013)

中国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 评委

美国中西部『汉语桥』演讲比赛 评委

中国教育部新疆学生奖学金 评委